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了居民住宅和中小公共建筑能耗、節能減排信息統計城市試點,初步將北京、上海、天津等79個城市定為第一批進行耗能信息統計的城市。這意味著建筑節能工作從注重大型公共建筑開始轉向民用建筑,建筑節能工作被提上了新高度。怎樣更好地推進節能建筑的建設和推廣?在推廣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為此,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輝。張輝認為,推廣節能建筑,技術固然重要,但人的能源行為和生活方式同樣值得重視。
能耗信息統計應注意什么問題?
能耗信息統計類似于人口普查,目的是對各地能耗利用的情況進行一次排查和摸底。這項工作的難度并不大,但要確保數據精確,必須下定決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我國地廣人多,各地氣候差別較大,建筑能耗的信息統計工作要因地制宜。張輝舉例說,“北方地區的能耗主要是冬天的供暖,而在南方,例如廣州則是空調。”此外,城市和鄉村由于生活方式的差異,能耗利用情況也不同。通過分析處理能耗信息統計的數據,可以查明能源利用政策的現狀,確定能耗整改的重點,為之后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奠定基礎。
節能建筑一定貴嗎?
節能建筑是一個現代詞匯,但張輝認為,在我國傳統建筑中也可以找到節能建筑的模型。“安徽的古建筑就是真正的綠色建筑,它有天井可以采光,而且南北通風,這是現代建筑很難做到的。”
據了解,節能和非節能建筑的能耗差距有一倍之多,但據張輝觀察,兩者建筑成本的高低卻難以確定。“節能建筑不一定成本就高。從建筑材料上說,節能建筑的材料保溫性好,墻壁和玻璃的厚度增加,這些都加大了建筑的成本,但維護的成本也下來了,從長遠看是更便宜了。但因為建筑的建設方和使用方是分開的,要提高建設方的積極性,國家必須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比如設立建筑和裝修材料的標準,強制安裝節能燈等。還可以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鼓勵開發商加大建設節能建筑的面積和比例。
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嗎?
張輝曾在美國工作和生活了17年,熟悉中美兩國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能源利用情況。張輝認為,和歐洲、美國等發達地區和國家相比,我國能耗水平是相對較低的。“但這并不代表我們的技術先進,而是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像美國大樓的房間和走廊溫度很低,可以達到22甚至20攝氏度,而且不管有沒有人都不會關閉,一直保持低溫狀態。在我們國家,如果房間里沒人,空調一般都是關著的。所以說,人的生活方式影響能耗利用水平。國外比較注重舒適度,我們現在更強調節能。”但張輝同時提醒,生活方式的區別不是天然形成的,實際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能耗將呈上升趨勢。
“以前大樓要通風的話,開窗就可以,現在則不同。很多建筑向西方學習,國外不開窗,我們很多高檔寫字樓、賓館也把窗戶封死了。結果不得不使用新風機通風,能耗自然就上去了。”以前可以通過電費、水費來影響人的行為,促使人們節約能源,但是當收入上升,能耗支出比例下降時,人們會更注重建筑的功能和舒適度,空調等電器也會越來越多,這給節能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這提醒我們,在推廣節能建筑時,一方面技術、設計、設備要跟上。比如加強窗戶的密封性,單層玻璃變雙層;采用好的技術方法提高大樓的通風、空調、電氣系統效率,把能耗降下來。另一方面必須引導人的能源行為。在北歐,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城市里設置了自行車租賃店,提倡居民少開車,多騎車。此外,在人們養成好的能源行為習慣之前,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彌補。比如在美國,為了防止有人出門時忘記關燈,房間里安裝了一個傳感器,5分鐘探測不到人的運動,燈就會自動熄滅。
推廣節能建筑,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近十年,節能建筑越來越受重視,力度也不斷加大。2008年開始實施《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現在一些地方也在大力推行太陽能熱水系統,著力進行新建建筑的節能工作。
建筑是一體化、多專業集成的工程,包括設計、電氣、太陽能和風能利用等。現在,和節能建筑有關的材料、技術不斷涌現,比如太陽能光伏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但要大規模推廣,成本還有待降低。新技術的采用對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大有裨益。同時,舊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潛力也不可小覷,尤其是農村舊有建筑。“農村做改造的成本其實很低。外窗、墻體、屋面、采暖方式、沼氣等等,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另外,應該注意的是,從技術和設計層面推進節能建筑建設和改造,在短時期內可以看到效果,但是從長遠看不一定足夠成功。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能耗是上升而不是下降的。因此從長期看,人的生活方式和能源行為必須進行相應的改變和調整。這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從幼兒園開始,加強宣傳和教育。換句話說,節能工作須兼顧眼前和長遠。
|